首页 资讯 正文

文博馆里的《河南日报》

体育正文 69 0

文博馆里的《河南日报》

文博馆里的《河南日报》

编者按 :今年正值“两山论”提出20周年,作为老工业县域,大冶市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,将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发展,既守住了生态底色,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,书写着“两山”实践新篇章。即日起(jírìqǐ),本网以鲜活的案例(ànlì)、详实的数据(shùjù)、动人的故事,带您(nín)一同见证大冶推动(tuīdòng)绿色发展的坚定步伐,解码县域绿色转型(zhuǎnxíng)发展的成功密钥。 荆楚网(湖北日报(húběirìbào)网)讯(记者 左乙辰 通讯员 张卫、陈帅(chénshuài))文明花又开,清香满铜都。小满时节,大冶(dàyě)山川青翠,万物丰盈,再次迎来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。 从(cóng)矿冶名城到文明高地,从“创建达标”到“常态长效”,5月23日,大冶市蝉联全国(quánguó)文明城市,4个村镇(cūnzhèn)、3个单位、1户家庭分别获评全国文明村镇、全国文明单位、全国文明家庭。“金字招牌(jīnzìzhāopái)”的背后,是大冶深入践行“两山”理论,不断推动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(fāzhǎn)的生动实践。 生态修复(xiūfù),废弃矿区展新颜 “天地一洪炉,举世无双冶”。大冶因冶而名,因矿而兴(érxīng),是(shì)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。然而,矿产资源是一把双刃剑,在发展城市、服务全国(quánguó)的同时,也留下严重的生态创伤。 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。”大冶城西3公里处,10多年(duōnián)前的大冶金湖生态园,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、工业废渣漫山遍野(mànshānbiànyě),坟茔和壕沟(háogōu)举目可见,满目疮痍。 “最高峰时,这里有2座矿山、8家(jiā)冶炼厂、20余家选矿厂、10余座尾矿库。”金湖(hú)生态园管委会工作人员石香玲回忆,“这里简直(jiǎnzhí)昏天黑地,不可目视!” 转机始于2014年。劲牌有限公司捐赠10亿元(yìyuán),启动了金湖(jīnhú)生态园生态修复治理(zhìlǐ)项目。10余年间,这处面积约6.4平方公里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 这里先后种植(zhòngzhí)了(le)10万株乔木、9万平方米的草坪,建起(jiànqǐ)了5所驿站、13座亭台,还有专业运动场、儿童游乐园、消防科普馆……建成了市民交口称赞的城市“后花园”。 从“生态痛点”到(dào)“治理样板(yàngbǎn)”,大冶以创新实践交出一份县域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高分答卷。 大冶乘势而上,实行“领导小组(lǐngdǎoxiǎozǔ)+指挥部”运行机制,全域严格(yángé)落实在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工作,全面推进闭坑、历史(lìshǐ)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生态修复治理工作。 金山店镇车桥村金桥生态园,从过去(guòqù)满目疮痍的(de)(de)露天矿山,经过10余年的废弃工矿地复垦复绿,“废地”成功(chénggōng)变“宝地”。如今,金桥生态园里游人如织,露营、采摘、度假、研学……游客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,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。 从大冶市金山(jīnshān)店最大的工矿废弃地——柯家山铁矿区建立起来的金桥生态(shēngtài)园,依托绿色种植、养殖(yǎngzhí)、旅游等产业,实现了从“千疮百孔”到鸟语花香的生态嬗变。 在(zài)武阳高速(大冶保安段)笔架山矿山(kuàngshān)生态治理修复(xiūfù)工程现场,只见笔架山山体平缓、植被茂密、山花烂漫。经过修复治理,昔日“千疮百孔”的废弃矿山如今成为绿草茵茵的矿山公园。 数据(shùjù)显示,自 2008 年以来(yǐlái)大冶市共修复(xiūfù)开山塘口70个,治理面积 7500 亩,恢复林地 5300 亩、预留建设用地 2200 亩。 治水提质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大冶通过“把脉问诊”查堵点、“治病(zhìbìng)用药”破(pò)难题,打出组合拳,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,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(jiànshè)。 从红星湖到尹家湖,从大冶湖到保安(bǎoān)湖,大冶打破传统(chuántǒng)行政区划,以小流域为单元,推行“七网共融、五水共治”,国、省控地表水(dìbiǎoshuǐ)考核断面水质(shuǐzhì)优良率100%,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%,境内三大水系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。 “生态伤疤”销号清零生态修复不是终点,而是绿色发展的起点。大冶积极开展“两山”基地(jīdì)建设,持续推进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精准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,探索出了一条走“生态路”、打“山水(shānshuǐ)牌”、吃(chī)“绿色饭”的“两山”实践转化(zhuǎnhuà)路径。 产业转型,绿色经济谱(pǔ)新篇 5月13日,在大冶姜桥(jiāngqiáo)制氢工厂3号厂房里,随着主控室开关按下,电流嗡鸣声穿透,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金属外壳泛起(fànqǐ)幽蓝光泽,高纯度氢气从管道中涌出。当天(dàngtiān),姜桥制氢工厂实现常态化产氢,这标志着湖北省首个国家级氢能(qīngnéng)项目“破土而出”。 该项目创新采用(cǎiyòng)“电网供电+尾矿(wěikuàng)光伏”的(de)复合供能模式,将69%的传统能源与31%的绿色能源科学配比,姜桥制氢厂的灯光照亮了新能源产业的新赛道,实现了既盘活(pánhuó)了闲置土地资源,又实现了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双重效益。 这种“变废为宝”的智慧,不只是(zhǐshì)能源结构的优化,也是发展思维(sīwéi)的深刻转变,更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诠释。 工业是大冶经济的根基和命脉。近年来,大冶坚持传统产业(chǎnyè)技改升级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、未来产业合理布局,“三线并进”发展接续产业,加快(jiākuài)新旧动能转换(zhuǎnhuàn)。 为了(wèile)摆脱对矿产资源的深度依赖,大冶不断探索长效保障机制,通过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(zhǐbiāotǐxì)、考评机制,运用(yùnyòng)现代科技和绿色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。 300元一吨的原矿石,竟能(jìngnéng)摇身一变价值每吨8000元?大冶市冯家山硅纤有限公司引进德国先进工艺和(hé)设备,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(hézuò)研发新工艺,成功生产出超纯、超细、超长纤维及高活性硅纤产品,性能卓越、绿色环保且(qiě)达到国际顶尖水平,实现了从粗放型“卖资源(zīyuán)”到精细化“卖产品”的转变。 在新冶特钢,其投资2.6亿余元,上新绿色(lǜsè)环保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,企业发展的“含金量”和“含绿量(hánlǜliàng)”不断提升。 在大冶尖峰水泥,通过采取矿山复垦复绿、“深度脱硝”技改升级等措施,打造“绿色环保工厂”的(de)企业名片(míngpiàn)。 如今,大冶的低碳采冶和绿色建材(lǜsèjiàncái)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生命健康等产业蒸蒸日上,新能源和智能网联(lián)汽车、光电子信息、氢能等产业加速布局(bùjú),创新驱动发展的势头也越来越强劲。 对接配套武汉“光芯屏端网(wǎng)”万亿产业(chǎnyè)集群,大冶链接丰富科创资源,承接优质产业转移,大力发展玻璃基板、显示模组、显示终端(xiǎnshìzhōngduān)和电子元器件等产业。 目前,大冶(dàyě)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达56家,实现产值192亿元。“研发在(zài)武汉、制造在大冶,孵化在武汉、转化在大冶,引才在武汉、用才在大冶”的产业格局(géjú)成效显著。 数据显示,当地采矿业占工业(gōngyè)总产值从2001年(nián)最高的43.5%降到2024年的8.7%。 2024年,大冶工业“成绩单”令人振奋:完成(wánchéng)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4.65亿元,同比增长5.6%;完成工业增加值(zēngjiāzhí)151.19亿元,增加值增速(zēngsù)8%;完成工业投资171.88亿元。 经济(jīngjì)实力是县域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。在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中(zhōng),大冶不断“争先进位”:2024年GDP突破900亿元大关,增速7.1%;赛迪(sàidí)百强县全国排名跃升至第55位。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(shì)、中郡县域经济全国百强排名均首次进入50强。 号角声(shēng)声,催人奋进。眼下,大冶正在大力实施工业振兴,全力冲刺千亿县市、率先迈进全国县域经济五十(wǔshí)强。 生态(shēngtài)惠民,乡村蝶变焕新貌 中国式(zhōngguóshì)现代化,民生为大。 良好的生态环境(shēngtàihuánjìng)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近年来,大冶持续推动开展(kāizhǎn)“绿水青山(lǜshuǐqīngshān)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(以下简称“两山”基地)创建工作,2024年申报第八批“两山”基地建设。 聚焦生态产业化,推动(tuīdòng)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,把修复成果转化为(wèi)惠民富县的绿色引擎,为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 当科技特派员(tèpàiyuán)走进田间地头,当数字技术融入农业生产,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(dòngnéng)。 在黄金湖(huángjīnhú)畔的生态养殖基地,“黄金湖甲鱼”正游出(zhèngyóuchū)富民强村的加速度。富渔生态农业公司牵头(qiāntóu)打造的全产业链模式,实现从育苗到销售的全流程保障。 这种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产业联合体模式,既破解了传统养殖的市场风险,又通过统一品牌运营(yùnyíng)提升产品(chǎnpǐn)附加值。 产业扎根乡土(xiāngtǔ),群众共享发展果实。大冶特色甲鱼产业群已带动周边2000余户(yúhù)农民增收,户均年收入增长超万元。 擦亮“山清水秀”的生态“颜值(yánzhí)”,大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草工程系统治理,持续推进农村(nóngcūn)人居环境整治,打造农村生态公园,实施农村“厕所革命”,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和资源化(huà)利用体系,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(qīngjié)行动,推进全域旅游发展…… 如今,大冶(dàyě)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,空气优良率达到86.8%,为近四年最好水平。大冶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率87.30%,整体(zhěngtǐ)治理工作走在全(quán)省前列,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2.1%,创建省级生态镇(街道)12个(gè)、乡镇镇区(zhènqū)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,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.77%…… 金湖生态园、秀山矿山公园、金桥生态园等一批(yīpī)生态公园和产业基地入选全国50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;小红(xiǎohóng)绣私人订制、殷祖古建修缮复原等4家企业进入第五届“中国创翼(chuàngyì)”创业创新大赛(dàsài)湖北省选拔赛省级30强。 夜幕低垂,山水之间的舞台灯光亮起,大型沉浸式水上漫游(mànyóu)演出《桃花源里》在保安镇沼山村拉开帷幕。月色和(hé)星空化作天然幕布,游客乘船(chéngchuán)漫游其中,亲身感受(gǎnshòu)世外桃源的独特魅力与原生态的农耕生活、风土人情。 河水清清,碧波(bìbō)盈盈,万木葱茏,鸟语花香……近年来,大冶深挖文化与(yǔ)自然资源,依托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,探索出了(le)“农文旅”“农林旅”“农商旅”“农水旅”等多种融合(rónghé)发展模式,构建起“可游可憩可体验”的乡村旅游新格局(xīngéjú),实现了“花常开、景常在、果常摘、客常来”的乡村旅游繁荣景象。 大冶生态优势(yōushì)正转化为(wèi)绿色发展动能,绿色产业更好地转化为真金白银。保安湖国家级湿地自然公园、龙凤山生态园、上(shàng)冯九古奇村(qícūn)、雷山省级风景名胜区、鄂王城生态文化园等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,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增长(zēngzhǎng)的重要引擎。2024年,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160万人次、综合收入71亿元。 优质粮油、精品果蔬、花卉苗木、生态渔业(yúyè)、健康畜牧五大农业基础产业,蔬菜、水果(shuǐguǒ)、茶叶、水产、中药材等5大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就业18万多人,大冶(dàyě)“双集中”城镇化率超60%。 在青铜文明与现代工业交织的鄂东南(dōngnán)大地,大冶正以 “两山”理论为笔,在 4000 年矿冶文明的厚重底色(dǐsè)上,勾勒绿色发展的时代新篇(xīnpiān)。 如今(rújīn),大冶正锚定 “聚力建支点、冲刺千亿市”目标,大力(dàlì)实施科创引领工业振兴、美丽(měilì)大冶品质提升、文化创新融合发展、城乡融合兴业富民、优化升级(shēngjí)营商环境“五大攻坚”行动,进一步抬高底板、补齐短板、拉长长板(zhǎngbǎn)、锻造新板,让青铜古都在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机。
文博馆里的《河南日报》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